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

2023-11-14 11:28:13 21点赞 122收藏 10评论

文章字数/3161字,阅读时长/ 10 分钟

Hi,我是小懒~

最近有一本关于“如何记笔记”的新书《笔记的方法》,由flomo 创始人少楠和刘白光合著。可能看完书,能解决你的大多数的笔记痛点,让你的笔记能够: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

我第一时间马上去看了,内容很实操干货,看完可以马上借鉴使用。我看完很受启发,跟你们分享一下我阅读后的记录和思考~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

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

如何记笔记?

最重要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记笔记不是为了记笔记,而是为了让我们所记录的内容,为“现在的我”以及“未来我”所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日常记的笔记,所追求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提取去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对笔记进行预处理。

下面从3方面来讲下如何对笔记进行预处理,以便后期能更好的运用笔记为我们增加生产力哈。


01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很多人都听过:做笔记,不要摘抄原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这符合“必要难度”理论。

所谓必要难度理论,是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Robert A. Bjork & Elizabeth Ligon Bjork)在1994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和提取。过去,人们通常以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简言之,存储越容易,提取就越快。但比约克的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存入得有些吃力,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我给你们浓缩一下哈,即:你存储信息的过程越难,你反而更容易提取/记忆。

道理都懂,但为什么还是有些人做不到呢?

因为真的有点难度,在写下来之前,是需要逼迫你思考的,人都是懒于思考的。我有时候也忍不住摘抄全文,并不是不能摘抄,就还是要加上自己的思考。

最近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的小妙招,你们可以试下哈:

step1:自己先看着书中内容,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一起精简写一遍。

step2:写完全部删掉,什么都不看,再写一遍。这时候写出来的内容就会更贴近你自己的语言习惯,不再有摘抄原文的感觉,有时候写着写着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产生。

我这个方法怎么来的?某次我初步写完一段800文字,打算复制粘贴到另一个文档排版,结果在过程中丢失了。我不得不重写一遍,然后我发现我第二次写出来的内容,比第一遍写得更自然。

1、如何记录有启发的事情?

有些人就是很难想出什么,就是很难有思考,那怎么办?碰到自己觉得有启发的事情,书中一个思考的框架给你们参考:

·联系。自己是否见过或做过类似的事情?

·行动。自己将来能用在哪里?

·疑问。这个观点和传统观点有什么不同?我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疑问?

·场景。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不适用于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我觉得,它们本质都是给抽象的东西,赋予具体实践,用“具体”理解和留住“抽象”。

如果还是不知道该记什么,也可以试试记让你反直觉的事情,因为反直觉,你会更加被触动。

2、如何记录情绪笔记?

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了解和理解自我。

书中作者有个不错的做法:每天睡前或隔天早上,写一张卡片,约几百字。内容包括:

·给当日情绪打标签:回顾过去一天的整体情绪如何,并打上标签,方便后续回顾。

比如,作者把情绪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状态。

·简要记录当日行动:记录自己从早到晚做了什么?

不用什么都记录,只记录相对重要的事。

·记录情绪波动+原因:记录一天中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尝试分析原因。

比如,和什么事情有关、周围的环境如何、情绪是如何被触发的、引发了什么后果等。

我其实有在写情绪日记,但没像作者有个固定框架,我都是先啪啦啪啦一顿情绪输出,冷静过后,再看着我写的情绪文字,去梳理:我为什么会生气?焦虑?愤怒?等等。接着努力去思考下次怎么避免或者怎么解决。

其实写情绪日记真的有用!因为在气头上或者陷在情绪里的时候,很容易就只顾着自己的立场。但我写出来后,就是用第三方视角在审视,会有助于你同时看到外部的情况,也会看到一些被自己忽视的细节。


02 用标签为笔记分类

我以前在打标签的时候,总是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打标签,然后照搬一套别人的标签系统,后面发现这不适合我。

看了书中的例子,我明白了打标签没有统一的标准,能适合自己的就好。

比如我最近想研究“知识体系”这领域内容,我只打了一个简单的标签#知识体系,跟我以往一直想细分的标签不一样,我反而觉得这样更好用。之后会不会多加几个标签,要根据我在使用这块领域的知识,具体情况需要什么,我再添加一些符合我实际需求的标签。

我渐渐觉得:标签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是具体的使用场景。你真的有一个正在需要的使用场景,就可以直接打一个简单的内含场景词标签

比如罗振宇老师就建立了很简单的标签,“#段子”、“#演讲金句”和“#育儿”,段子是用在平常聊天的时候;金句是用在每年的跨年演讲上。育儿不是育儿道理、育儿方法,是可以讲给孩子们听的事。

说一下哈,我们打标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快速提取信息,检验标签是否好用的标准就是:你打的标签,让你快速找到你储存的信息了吗?

虽然“打标签”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后期也会遇到:笔记越多,打的标签越来越乱,导致后期也很难提取内容的情况,该怎么办?

给自己“制作标签说明书”和“设置内容中转站收集箱”。

你可以提前给自己的领域设定一些固定标签,每次打标签时,就看看自己的标签说明书。

但我们更多的情况是,没时间或者来不及快速打到合适的标签,那怎么办?可以设置内容中转站“收集箱”,暂时把内容放置在这里,等有空闲的时间,再把内容归类打标签。

ps:标签并不是固定不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过程中,删除、合并、新增。


03 通过回顾持续刺激

你是否会满足于不断收集新信息,而不喜欢回顾旧内容呢?

其实更好的方法,是不断的回看自己的笔记,持续让大脑接受过去笔记的刺激。方法很简单,但是为什么很少人能做到?

因为这种重复回看的做法带给我们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直观,我们更喜欢通过增加数量,来抵消内心对知识的焦虑或虚荣心。

·我听过一个设计师回看的做法,他把自己收藏库里的设计素材,设定为电脑屏保,每天动态播一遍;

·有些笔记软件,比如flomo,是有回顾功能的;

···

我其实也不怎么爱看重复的东西,就一个喜新厌旧的心态。我打算以后尝试:对我收集箱的内容进行每周一次的回顾整理。

除了回看,最近我有一个蛮不错的方式“回看”方式,其实应该称之为“回用”。即:找一个方式,把储存的笔记尽量用出去,而且“多用”几次。

比如我有一类内容是写书单推荐,第一次,我会直接写成书单合集;写完归档内容时,我会把这篇文章再拆分成一个个书单;后面再找其他平台,重新组合再发出去。


碎片化思考

其实写完上面内容已经差不多,但我还想再加长分享一下,根据书中原文,我所产生的碎片化思考哈:

1、我们为何要记笔记?不是为了收集信息,而是希望未来遇到问题时,这些知识能帮上忙,即增援未来的自己。

根据我目前的笔记实践,我觉得最好是以项目为主导,去记笔记。关注项目,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管理,是可以一并解决素材堆积后续用不到、记了大量素材找不到这些痛点问题。

2、多元思维模型不是用来证明机会是有效的,而是用来证伪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投资机会经受住了多种模型考验还未被证伪,那么这个机会大概率值得下重注。

这对我来说,是反常识的新知。芒格准备多个思维模型,就像在预判一个产品能不能卖得好的多方检验。思维模型往往是接近底层逻辑,即接近本原的知识,扛住了多个思维模型,这件事的靠谱性会增强。

在生活中,我往往也会有一种感觉,我某个行为做了以后,隐含了这个道理、体现了那个道理,我就会越觉得我这个行为是很靠谱的、值得我继续下去的。

3、记录实战经验可以帮我们把原本看不见的成长变得可视化,让我们更明确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下一步该怎么做。

笔记还可以记录什么?记录每一次做事的复盘。毕竟我们做笔记很大的需求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从我们的过往的实战经验中,值得沉淀下来的东西,会更加可靠,毕竟是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

4、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者的父亲有个工具箱,里面的东西摆放在他看来很混乱,但是父亲每次修车的时候,总是随手翻几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我很有共鸣,因为我也有类似的启发经历:我一般不做衣服收纳分类,夏天需要穿的常见衣服,我全部扔进一个大大收纳袋,需要穿什么衣服的时候,我就直接在这个收纳袋找。

虽然要花点时间,但这个时间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对比别人:要提前给衣物分类、什么衣服放哪里、要怎么折叠、下次拿衣服还要想一下自己放在哪里。而我,每次想找衣服,我虽然不知道它具体在哪里,但我肯定知道它在那个收纳袋里,在收纳袋范围内,找一下就能快速找到。

我从中得到关于笔记管理的启发是:比起追求给每个信息贴“精准找到的标签”,不如“圈范围”,你只要确定你想要的东西,你知道在哪个范围可以找到就好。

以上就是今日的分享啦,如果觉得对你有用,可以点赞+收藏哈,我们下次见~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

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不到200页的书,给我启发很大!

本文收录在值得买 「优质内容激励计划·每周精选」,点击了解计划详情>>>

展开 收起

罗辑思维得到大师课 自我发展心理学 陈海贤 得到App出品 音频在线课程 得到贝充值

罗辑思维得到大师课 自我发展心理学 陈海贤 得到App出品 音频在线课程 得到贝充值

99元起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11.9元起

《小学生半小时晚读·一年级》

《小学生半小时晚读·一年级》

14元起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8.45元起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00篇·二年级》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00篇·二年级》

8.8元起

《实验班期末闯关必刷卷》(2024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实验班期末闯关必刷卷》(2024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5.9元起

《中国茶入门图鉴》

《中国茶入门图鉴》

8.71元起

《A Book A Day英语分级阅读1》

《A Book A Day英语分级阅读1》

193.7元起

《小学默写/计算能手》 (2024秋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小学默写/计算能手》 (2024秋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4.47元起

《口算题10000道》(年级任选)

《口算题10000道》(年级任选)

3.8元起

《小学语文阅读真题80篇·三年级》

《小学语文阅读真题80篇·三年级》

14.4元起

《实验班提优训练》(2024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实验班提优训练》(2024版、年级/科目/版本任选)

11.9元起

kavar 米良品 创意点断式魔术贴理线器 15mm*3m*2卷装

kavar 米良品 创意点断式魔术贴理线器 15mm*3m*2卷装

14.9元起

《初中知识清单》(2025版、科目任选)

《初中知识清单》(2025版、科目任选)

15.82元起

《53单元归类复习》(2024新版、年级/科目任选)

《53单元归类复习》(2024新版、年级/科目任选)

6元起

《学霸提优大试卷·数学四年级 下》

《学霸提优大试卷·数学四年级 下》

15.87元起

文中相关商品

京东 笔记的方法(让你的笔记记得好、找得到、用得上!薛兆丰、和菜头、罗振宇等一致推荐)
10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天猫超级红包
距结束::
每天领现金,最高24888元
红包按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2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