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2024-01-11 08:12:07 44点赞 21收藏 69评论

很多读书人说,如果要回到古代,那就选北宋。因为北宋“不杀士大夫”,北宋的知识分子最幸福。尤其是宋仁宗在位几十年间,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构建起一套平稳的统治秩序,被后世津津乐道。但北宋还留给后人一个截然相反的印象,北宋后期,奸臣当道,靖康之变,国破家亡,两位皇帝被俘。从仁宗驾崩到靖康之变不过六十多年,北宋并没有坐等衰亡,王安石变法得以给北宋续命。那北宋为什么还是迅速衰落呢?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宋英宗是北宋的第五任皇帝,前一任皇帝是在位长达41年,后世备受赞扬的标杆皇帝仁宗。而英宗,不仅在位时间短,只有三年半,而且充满争议,他在位期间主要做的事,是给父亲讨个合适的名分。英宗其实并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仁宗在位时间很长,但是一直都没有儿子。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皇位的稳定传承不只是皇帝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仁宗当然很清楚。由于仁宗的亲兄弟也早早过世了,仁宗就从堂兄濮王的儿子当中挑选了一个三岁男孩,领到宫中养着。仁宗并不是要把这个孩子培养为接班人,这个孩子的使命是“招弟”。这个小孩儿名叫赵宗实,就是后来的英宗。想一下,小宗实的处境其实很尴尬。他离开了生父,虽说与皇帝更近,但他与皇位并没有多少关系。只要皇帝有了儿子,小宗实“招弟”的使命就完成了,他就会被送回家中。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仁宗五十多年的生命里有过十六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儿子,但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于是,一个很悲凉而且荒诞的剧情在小宗实生命里反复上演了二十多年:小宗实被接进宫中“招弟”——皇帝有了儿子——小宗实被送回家——皇帝的儿子夭折——小宗实再次被接入宫中“招弟”——皇帝又有了儿子——小宗实又被送回家——皇帝的另一个儿子也夭折了——小宗实再次入宫……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按理说,随着仁宗岁数越来越长,也该考虑把小宗实正式过继过来。但仁宗内心深处,其实对小宗实充满排斥、拒绝。仁宗每次看到小宗实,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没有儿子,进而想到江山要落入别人手里,而且还是落入血缘关系比较远的旁支。后来仁宗身缠重病,却仍然竭力回避继承人的问题。直到仁宗去世前一年,他才百般不愿意地把赵宗实立为皇子。承担“招弟”工作二十七年的赵宗实混上了一个皇子身份,而不是皇太子。虽然仁宗没有别的继承人,但他也不想把皇位交给一个外人。这时的英宗已经三十岁,但他仍然是一个“备胎皇子”。一旦后宫里有了新生男婴,他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由于仁宗对他态度冷漠,宫中管事也表现得十分刻薄,甚至出现过饮食供给中断的情况。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人情冷暖可以忍受,宫里宫外来回折腾也不敢嫌麻烦,甚至皇位最后落不到自己手里,也不算个事。只是,他这样一个局外人在皇位问题上不断地被拽进来,踢出去,文武百官还有后宫王妃对他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更可怕的是,将来仁宗有了皇子成为皇帝,赵宗实作为一个曾经的皇位竞争者,未来能不能全身而退,恐怕都难说。最终,仁宗在病入膏肓中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压力、惊吓、失落,赵宗实成为皇帝,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地了。“备胎皇子”获得最高权力,原本压抑的内心,终于获得了舒展、伸张,膨胀的机会。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英宗继位后,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显露出来——如今成为皇帝的英宗,应该给皇帝的生父濮王怎么样的名分。这在古代,这是个至关重要的事情。按照礼制,在皇家血统中,英宗的父亲是皇族旁支,仁宗皇帝这支是大统,英宗被过继给仁宗,成为仁宗和曹皇后的儿子,这意味着英宗从旁支进入大统,荣幸地成为皇族嫡系长房的儿子。按照儒家的伦理主张,英宗应当用侍奉父母的礼仪侍奉仁宗和曹皇后,对于亲生父母,要降低规格。英宗怎么会忘记自己这二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想当初,仁宗对待他的冷漠警惕,哪儿半点父子情分,历经委屈的英宗咽不下这口气。但是作为皇帝,他需要矜持,于是,英宗把这件事情扔给大臣来讨论。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一些官员看懂了英宗的心思,提出“礼不忘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讲礼制,怎么能不认生身父母呢。但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认为,“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英宗作为仁宗的孝子,既是修身之道,也是治国之要,所以英宗应该称他的生父为“皇伯”,也就是“皇帝的伯父”。把自己的亲爹叫“伯父”,英宗哪能受得了。于是他扩大讨论范围,让朝廷中级以上官员集体商议,以便争取支持。不过,在儒家礼制主导的时代,显然反对意见更多,英宗这么做只能是自取其辱。虽然,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在舆论中占据明显优势,但英宗就是要掰掰手腕,他执意把生父濮王称为“皇考”,也就是“皇帝过世的父亲”,同时把反对的官员赶出了权力中心。这时,北宋时期的政治风气发生了两个变化。第一,仁宗时期相对平稳的政治风气被打破了,皇帝开始和大臣硬碰硬。第二,官员群体出现了分化,官员中涌现出一批人,他们看得懂皇帝的心思,支持皇帝扩张权力,并主张锐意改革。不过,英宗在位不到四年,仅仅36岁就去世了。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英宗驾崩,神宗即位。神宗上台后背负了很大的压力。第一个压力,来自家庭。神宗的父亲英宗十六岁就生了神宗,但三十出头才当上皇帝。所以,神宗从小就能体会到父亲做“备胎皇子”时的憋闷、失落和心惊胆战。父亲当皇帝三年半就去世了,二十岁继位的神宗当然想要做出一些伟大的功绩,比如开疆拓土,扫除边患,通过实力来为父亲正名,为自己的血统正名。神宗的第二个压力,来自国家。北宋长期面临着来自西夏的军事压力,对于国家,这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北宋四年内有两位皇帝过世,两场国丧接连举行,也是财政负担。朝廷真的缺钱了。神宗要想维持帝国日常运转,要想有效地对付西夏,得想办法在国库里存点钱。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神宗年龄小,他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获得能臣,而且是善于理财的能臣辅助。下面轮到我们熟悉的王安石出场了。王安石变法政策很好,各种数据表明,其在国家理财方面非常成功,但是神宗与王安石只关注目标,却对实际影响关注不够,种种措施导致北宋的政策倾向、政治共识、官僚风格的大转向,这是北宋“衰亡”的关键。首先,北宋的国家政策倾向变了,国家与社会间的平衡消失了;第二,宽容的政治共识被破坏了;第三,官僚群体变质。变法的目的是理财,就是敛财。为了完成绩效考核,变法派成为一群工具性极其突出的“新官僚”,他们服从、高效、没心肝,只关心朝廷的想法,不关心百姓的疾苦。王安石不过问地方社会受到的损害有多大,只关心“获得了多少实际利益”。有一位学者说:“官僚像商人追逐利润一样将新法推广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日常面对的正是利益的算计和官位的升迁。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风气开始形成。”仁宗在位时期,为民说话的为官理念、“不求声誉,以宽简不扰为意”的行政作风,一时烟消云散。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神宗驾崩后,哲宗少年即位,神宗之母太皇太后摄政。新法带来的问题已经很突出,太皇太后便邀请资历深厚的司马光还朝主政。司马光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但他却缺乏政治家的魄力与手段。司马光主张宽容政治,希望宋朝在政治风气上能重返仁宗时代。他鼓励官员大胆批评,哪怕是批评他本人。但今非昔比,如今站在朝堂上的,已经是矛盾重重、党派林立的工具化官僚。经历了变法时代,他们已经失去仁宗时代就事论事、宽容妥协、课题分离的大局观与中庸之道,他们只会在打击政敌方面表现得义无反顾和不择手段。现在,司马光放任官员大肆批评,实际上推动了党派争斗的公开化。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司马光虽然主张各抒己见,但他本来就是变法的反对派,当别人提出变法也有可取之处,不应该全部废除,司马光会本能地联想到变法的各种严重弊端,他认为仁宗时期政治模式才是最理想的,那个时候没有变法,却是最好的时代。所以,与司马光观点不同的人,就会失去平等沟通的机会。而且,司马光是被请回朝堂的,他的资深反对派标签更加耀眼,很多人会聚拢在他周围,事实上,一个新的政治小团体形成了。坚信宽容政治的司马光注定无法实现宽容,王安石和神宗为宽容政治开掘了坟墓,而司马光将眼睁睁看着宽容政治被埋葬,他自己也将挥锹铲土。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司马光当宰相十六个月后,便去世了。几年后年仅十六岁的宋哲宗继位。王安石变法导致皇帝的权力被放出了笼子,无论是出于有所作为留名于后世的宏大愿望,还是一个人追逐权力的本能,哲宗都会牢牢掌握并大胆使用权力。于是,相似的一幕发生了。司马光死后,他的支持者被清理出朝堂,革新派被重新启用,王安石变法中的许多政策被恢复,同时,哲宗再次对西夏出兵,并取得胜利。哲宗实现了神宗当初对付外敌、建立功业的志向,但大宋之变已经无法逆转。

用《清平乐》的方式打开《大宋之变:1063—1086》

因为,党派割裂无法复原,党派斗争始终持续,朝廷动荡一刻不停。仁宗时期的平稳而活跃的政治景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官僚集团的矛盾白热化,陷入“恶性分裂”。士大夫因内斗自我消耗,集体迷失方向,失去了制衡皇权的力量。这时,皇帝和宰相将个人私欲与派别利益置于王朝整体利益之上,才有了宋徽宗采办“花石纲”,奸相蔡京、童贯,梁山好汉、方腊起义,女真人兵临城下、徽钦二帝被俘的故事。似乎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政治的逆转。但这一切不能只归咎于王安石,逆转的根源在英宗朝就已经埋下。漫长而艰险的即位过程造成英宗心理扭曲,行为失当。神宗少年继位,力图为父雪耻,“大有为”之心呼之欲出。皇帝因素发生变化,王安石作为宰相,只不过是逢君之欲,顺势而为。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展开 收起

狂热分子 群众运动S经 社会心理、群众运动的S经 探讨群众运动的共有特征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 社会科学心理学书籍 政治理论书籍 理想国

狂热分子 群众运动S经 社会心理、群众运动的S经 探讨群众运动的共有特征 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 社会科学心理学书籍 政治理论书籍 理想国

24.38元起

【春节不打烊】书 大宋之变1063—1086 图书籍

【春节不打烊】书 大宋之变1063—1086 图书籍

43.1元起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23.28元起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169.17元起

《中国通史》(烫金珍藏版、全2册)

《中国通史》(烫金珍藏版、全2册)

12.7元起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9.6元起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11.69元起

《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

《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

8.33元起

《自卑与超越》(精装)

《自卑与超越》(精装)

9.8元起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套装共2册)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套装共2册)

58.6元起

《博物志》

《博物志》

17.5元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元起

《资治通鉴》(新版、精装、套装共18册)

《资治通鉴》(新版、精装、套装共18册)

342.49元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

19.9元起

《与内在小孩和解》

《与内在小孩和解》

8.45元起

《世界文明5000年》

《世界文明5000年》

9.3元起
69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天猫超级红包
距结束::
每天领现金,最高24888元
红包按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